欢迎来到江苏正鼎重工有限公司网站

行业新闻

扬州市邗江区杨庙环保产业园

这是描述信息

那是多年不断探索的见证卸车机

  • 作者:正鼎重工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04-17 23:28:41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

那是多年不断探索的见证卸车机

详情

  已经89岁高龄,石家庄市民高西平依然坚持每天自学三维制图软件。他发明的“无活动零件地漏”已经取得了国家专利。目前,高西平想把这个专利无偿转让给国家相关领域。他说要发挥平生所学,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。

  高西平退休之前,是五十四所的高级工程师。这个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,一直喜欢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新创意。

  解放前,高西平是唐山一名煤矿工人。为了生活,长期在生产一线的他身体多处出现化脓性结核。新中国成立后,高西平在内的多名工人接受了手术治疗。进入北大求学之后,他就想着如何提高工人们的技术革新能力,经当时校方批准,他在煤矿推行教学试验,将自己学到的知识,普及给工人们。

  自北大毕业之后,高西平主要致力于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。闲暇之时,他仍然喜欢从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,然后针对问题,搞一些发明创造。

  高西平喜欢乐器,在上世纪70年代时,他发现一些学校用的手风琴对指法要求较高,不熟练的人,只能演奏出“C调”的音节。能不能靠技术转换音节?他在一番研究之后,制作了一个转调盒,加装之后使其成为“可转调的手风琴”。

  这两天,89岁的高西平正学着用微信联系3D打印服务的机构,想把手中的“无活动零件地漏”,用3D打印技术转换成“光敏树脂”材料的模型。“假如能找到对接方,这种较成熟的模型拿出来,更能一目了然。”

  “可能不少领域,并不是专业所学。不过没有关系,只要能踏下心来学习,就会有所收获。”高西平说。

  1981年,因为身体原因,卸车机高西平从岗位上退休。退休后他一边调养身体,一边继续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。1982年,高西平发现当时石家庄夏季菜市场没有鲜蘑销售,就走访调研了一些蔬菜种植人员,人家告诉他夏季无法培植成功。他就想尝试种植一下。

  北大学生有一个传统,喜欢跨专业听课,以开阔眼界。高西平在求学期间,就喜欢跑到生物系听课,凭着当年学习到的知识,加上查找各种资料,他自己搭建小型“无菌室”,卸车机进行培植试验,终筛选出云南2号菌种,培育成功。他把经验与方法传授给农户以及厂矿,鲜蘑种植开始推行开来。

  1992年,一次交通事故,让高西平在家卧床休息。此时,家里地漏坏了,往上返味儿。这引起了高西平的注意,他开始研究起下水道和地漏。没有相关知识,他就去图书馆查,逐渐从外行变成内行。高西平以前还学过泥瓦匠,后来他用水泥以及易拉罐等材料,自己制作了一个不返味儿的地漏。

  为了实地考察,他走访了不少医院、宾馆等地。后来他发现,一些不返味儿的地漏是由零件组成,一旦零件丢失或者毁坏,就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。能不能设计一个不带零件的地漏,既防止返味儿,又不易造成堵塞?一番调查之后,他就此明确了目标。

  研发离不了制图。为掌握这门技术,高西平买来书籍,自己学习制图软件。2007年,他积劳成疾,医生告诉他,要保证每天18小时卧床休息。为此,老人自己设计了一个电脑架,架在床头,保证即便是躺着,也能保持操作。

  多次试验之后,地漏模型逐渐成熟。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,关键部位是梯形的分流块组成,不仅不需要拆洗,还可利用水的压力冲洗弯管箅子,即便是有异物落入,也不至于太深。可以用手拿出,小异物也可以利用反向水压将其冲出。”

  高西平做了一个对比试验。带零件的地漏,拿掉零件后,一根筷子很容易漏下去,如果漏在下水道弯头部位,只能由专业人员做处理。而他设计的地漏,卸车机是一体的。筷子插进去,中间的梯形设计就将其封住,很容易就拿出来。

  高西平卧室窗台上,放置着多个改进版的地漏模型,那是多年不断探索的见证。2016年,他的“一种无活动零件的地漏”获得国家专利。

  高西平说,他想将此技术无偿转让给国家相关领域,“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,所以我一直勉励自己多做点事,以报答党的恩情。”

Copyright © 江苏正鼎重工有限公司     苏ICP备20011864号     技术支持:扬州九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

手机: 18952507956 邮箱: yzzdzn@163.com